2208年春,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在国际科学联合会议上达成:全人类将资源集中起来,建造史上最大、最先进的粒子对撞机——“阿尔法之环”。
它不仅比此前的设备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还融合了当时最尖端的量子技术,旨在通过对基本粒子更高能级的碰撞,寻找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为突破《宇宙基础理论闭环报告》的限制提供一线希望。
“这是最后的战场!”
在会议结束后,物理学家陈永安对媒体宣布,神色坚定。
作为该项目的领军人物,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这项工程将是科学最后的赌注。
当记者追问如果实验失败将意味着什么时,他稍作停顿,叹息了一声后回答:“那将是光明彻底熄灭的一天,但我拒绝相信那会发生。”
“阿尔法之环”的选址定在了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深处,因为这里地质稳定,远离城市。
整个环形对撞机的周长超过1200公里,深埋地下数百米。
建设过程中,各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从能源调配到工程机械的研发,再到超导磁铁的运输,一切都如同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
“这简首是工程奇迹。”
在一次施工视察中,项目工程师艾琳·卡斯塔感叹。
她站在主环通道的一段,对同行的陈永安说道,“我们不仅在建一台机器,更是在拼人类的未来。”
“是啊,”陈永安望着远处的激光对准仪,“如果未来能用这些努力回报我们,我们就不会徒劳。”
艾琳沉默片刻,低声说:“而如果没有未来呢?”
陈永安没有立刻回答。
他转身继续巡视工作,背影显得沉重。
项目的进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各国的媒体争相报道“阿尔法之环”的动态,从建设过程到科学家的日常生活,人们对于新突破的期望与日俱增。
社交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