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是不易,更别提教育成本。
“谁愿意学就学,只要能考上大学,家里砸锅卖铁都会供!”
他的父亲是这样说的。
邓基高中毕业便踏入社会,开始学的美发手艺,可是邓父觉得上不得台面,百般阻挠下不了了之。
无奈之下,他跟着父亲进工厂打螺丝,两年工厂生活,确实辛苦,每日机械般地重复着相同动作不说,起早贪黑,又脏又累,他觉这样的人生索然无味,毫无盼头。
于是,心一横,不顾父母的反对,跟着几个朋友出来创业,恰逢国家政策红利期,公司起步时期利润确实可观。
一场朋友聚会,关知宛认识了邓基,成为了朋友。
关知宛初见邓基,是在冬天。
彼时的邓基,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方形眼镜,穿着百搭款的黑棉袄。
整个人在关知宛的记忆里,只留下了模糊的轮廓。
聚会来的人不多,五个人。
关知宛是陪陆怡来的,邓基是跟刘利来的。
本来是小情侣的约会,陆怡想要大家一起热闹热闹,关知宛虽心有不愿,却终究拗不过,只得陪着来。
其实,关知宛与陆怡并非极为熟稔,她们不过是市首机关里不同职能部门的同事罢了。
只是由于在同一楼层办公,常常会在走廊中不期而遇,而后又一同去参加某个会议,一来二去,彼此渐渐有了印象。
相谈之后,更是惊喜地发现两家竟住在同一个小区。
自那起,两人便开启了拼车上下班的模式。
时间一久,陆怡不管去往何处,都习惯性地喊上关知宛,关知宛闲着也是闲着,有时便也陪着去了。
“这是我的好朋友,知宛。
跟我虽然不是一个部门的,但主要负责企业经营相关的政策对接工作喔。
你们如果有政策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可千万别错过这免费请教的好机会!”
陆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