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李恪:我只想当将军在线阅读 第412章 (第1页)

回想着关于李恪的人生,李恪严肃了起来,他前世也叫这个名字。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其母为隋炀帝之女杨氏,这样的出身注定他的一生将在唐初的政治风云中跌宕起伏。

李恪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气质,他不仅容貌英俊,而且聪慧机敏,骑射之术颇为精湛,在一众皇子中颇为出众。

凭借着自身的优秀条件以及母亲的高贵出身,他一度成为皇位继承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武德三年(620年),李恪被封为长沙郡王,彼时的他尚在幼年,却己开启了在唐王朝政治舞台上的旅程。

此后,他的封号历经多次变更,先后被改封为汉中郡王、汉王等,首至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蜀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

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出于对李泰的宠爱以及对朝中势力平衡的考虑,开始有了立李泰为太子的意向。

这一意向的出现,使得原本有望登上皇位的李恪陷入了一种微妙而尴尬的境地。

尽管李恪本人并未有明显的争储之举,但他的优秀与背后的势力仍然让他成为了这场政治角逐中的潜在威胁。

在这场激烈的储位之争中,李恪始终处于风暴的中心。

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势力的密切关注,许多政治对手试图寻找机会打压他,以确保自己支持的皇子能够顺利上位。

而李恪,尽管小心翼翼地行事,但仍然无法避免被卷入这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之中。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谋反失败,李恪的命运急转首下。

长孙无忌等人对他心存忌惮,担心他日后会对李治的皇位构成威胁,于是便开始寻找机会对他进行打压。

而李恪,尽管心中有所不满,但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也只能选择隐忍和退让,试图在自己的封地中寻求一丝安宁和平静。

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