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散开,在两侧及后方形成了一道防线。
他们静静地趴在地上,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手中紧握着武器,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敌人。
此时,鬼子们还在忙于填补各个方向的缺口,并未察觉到新一团即将从余家岭方向突围的计划。
但坂田联队剩余的指挥官们也感觉到局势有些不对劲,他们开始重新组织部队,试图重新建立起有效的防御和指挥体系。
而新一团的战士们,在李云龙的指挥下,正一步步向着突围的方向前进。
李云龙决定从俞家岭方向转移,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战场抗命的性质太过严重。
在原剧情里,若非李云龙击毙坂田信哲、正面击溃坂田联队,再加上师长袒护、旅长庇佑,他必定会被处以极刑。
李云龙开了违反军令的先例,日后各团在战场上恐怕都会各有盘算,如此一来,作战任务根本无法顺利完成。
国军部队战斗力薄弱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军令难以严格执行,各种军令被层层拖延,最终错失战机导致战败。
而且总部让新一团从俞家岭方向突围,还有七七二团负责掩护撤退,这中间肯定存在后续作战任务。
让新一团、七七二团等部队交替掩护撤退,如果新一团从正面突围,仅靠七七二团,后续作战任务必然难以完成,或者需要临时抽调其他部队替代。
幸运的是,李云龙正面突围后并未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不然,即便师长和旅长有心袒护,也难以保住他。
李云龙最终只被授予少将,实际上从这里就己埋下伏笔。
不然,以李云龙的赫赫战功,怎么也能获评中将甚至更高军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继续从正面突围,伤亡必定极为惨重。
虽然连续突破鬼子几个阵地并成功摧毁其联队指挥部,但这是建立在出其不意突袭的基础上。
等鬼子回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