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41章 (第1页)

第41章

都行,用粮食的话,就脱出二十斤给我们一斤,要是给钱,十斤玉米一分钱。宋念华报着价,我说的,都按脱完粮食算的。

村民们心里算计一番,觉得还挺合适,纷纷转头回家,扛玉米高粱去了。

一整天,厂里的机器都没停过,女知青们搬上搬下,累的腰酸背痛,两条胳膊都没知觉的。

但,她们很高兴,这是她们自己的事业,以后在村里的立身之本。

苦点累点,她们也愿意。

再说这活,比起风吹日晒的农活,真的、真的轻省不少。

连林娇娇,都咬牙坚持,没喊一声累。

接下来的三天里,厂子依旧爆满,从清晨忙到晚上。

直到第五天,村里的玉米高粱啥的,都脱完了,厂子开始清闲了。

到晚上回到知青点,大家聚在宋念华的屋里算帐,周萍作为厂里的会计,管着收钱,她从包里掏出一把毛镖儿,仔细数了两遍,才一块多点。

女知青们瞬间着急了。

咋才这么点钱,前几天都有几十块呢!

你咋不看今天来了几份脱粒的跟前几天咋比!

一天就干这点钱,都不够交人工水电费的......

哎哟,咱厂子才开几天就这样,以后可咋整林娇娇跺着脚,念华姐,咋办啊

她问着。

女知青们也齐齐看向宋念华。

宋念华笑着道:有什么好着急的,这是早就预料到的事,咱们村就那些户,每户的存粮都是有数的,都脱完了,当然没活了。

村里没有,咱们就到外面找啊,厂子名气小,周围村子的人都不知道咱厂子。

念华姐,你啥意思去外面,咋找啊

林娇娇和女知青面面相觑,问道。

当然是开着咱们的三蹦子一个村一个村的走,敲着锣喊,让方圆百里村子的老乡们都知道宋家屯有个脱壳厂,吸引她们来咱们厂了。

宋念华道。

林娇娇瞬间就想到,去公社接机器那天,宋念华在公社门口,敲锣介绍厂子的事,脸上一阵尴尬。

可、这也太上赶着了吧!

她低声嘟囔,咱们可是工厂,不是该乡亲们主动来找咱们嘛!

女知青们听了,连连点头,以前她们去国营百货时,人家那服务员,可牛气了!

宋念华见状,心中叹息,这个时代,社会风气亦是如此,‘店大欺客’是常态。

人们根本没有所谓的服务意识,也不知道‘服务’也是工厂竞争中重要的一环。

你说的是城里的大厂,他们有国家支持,有稳定的客源,不用出去跑客户,就算对客户态度不好,客户也得忍着。

可咱们不一样。她一脸严肃道。

正好借这个机会,给女知青们灌输些新概念。

咱们厂子刚起步,没有知名度,当务之急,就是找客源,找到客源后,该怎么留住他们,把他们发展成稳定长期的客户。

给他们创造便利和服务态度就是重中之重。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