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51章 (第1页)

“赵博士,您问我有没有做过地质应力结构的风险评估。我也没有。”

“但是,张大爷这双腿,就是这片土地‘应力失衡’后,压在一个人身上,最沉重的‘风险’。”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刘承德教授的身上。

这一次,他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晚辈对前辈的请教。

“刘教授,您是骨科的泰山北斗。从病理学上看,这种系统性的氟骨症,除了长期暴露在超标的氟化物环境中,您能给出第二种,更科学的解释吗?”

刘承德的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可以挑剔报告的措辞,可以质疑数据的来源,但他无法否认眼前这双腿上,镌刻着的、最残酷的病理学事实。

这,就是铁证。

叶凡站起身,领着沉默的专家组,继续往村里走。

他们来到了刘翠花的家。

那个三岁的孩子,正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小脸发青,嘴唇是缺氧的绀紫色。

看到叶凡,孩子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活泼地跑过来,只是虚弱地抬了抬眼皮。

刘翠花局促地站起身,给众人倒水,那水,就是从村里那口井打上来的,泛着淡淡的黄色。

专家们没人敢喝。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叶凡的声音很低,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所有人说。

“我们青山镇,拿不出钱给村里每家每户装上市里那种昂贵的净水器。”

“我们也没有能力,去精确分析她怀孕期间,每天摄入的重金属镉,到底超标了零点几个微克。”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报告里,写下‘高度怀疑’这四个字。”

他转过头,再次看向刘承德教授,眼神清澈,却又无比锐利。

“刘教授,昨天您批评我,说我的报告连‘对照组’都没有,这是对学术的背叛。”

“那我想请问,如果我们要设置一个严谨的对照组,是不是就要让另一批健康的孕妇,和刘翠花一样,怀胎十月,喝同样的水,吃同样的粮食?”

“用一个未出世的、可能会残缺的生命,去验证一个我们早已心知肚明的‘科学结论’?”

“请问教授,这,是符合学术伦理,还是在背叛人性?”

“轰!”

叶凡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无形的重锤,狠狠地砸在刘承德的心脏上。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一生都以严谨、正直、坚守学术原则为傲,可今天,在这个破败的农家小院里,他引以为傲的原则,被叶凡用最朴素、也最残忍的现实,撕得粉碎。

他不是在和叶凡辩论,他是在和自己的良心,进行一场天人交战。

林国良的脸色也变了,他意识到,局势正在彻底滑向他无法控制的深渊。

叶凡根本没有给他们辩驳的机会,他用一个个鲜活的、痛苦的生命,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无法用数据和理论来反驳的逻辑闭环。

就在这时,村里的其他村民,也闻讯走了出来。

他们没有围上来,没有哭喊,也没有申诉。

他们只是远远近近地站着,或靠在墙边,或坐在门口。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