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31章 (第1页)

拖拉机晃晃悠悠颠簸了的半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坐落在山脚下的向阳大队,村里人习惯叫袁家村。

袁家村是从其他地方迁来的垦荒户,百来户人家慢慢聚成个月牙形的自然村。人民公社制度铺开那年,因耕地连片、水源充足,够格单独设为生产大队。

公社文书瞧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大笔一挥定名

“向阳大队”,寓意以后跟着党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进。

黎洛屿抬眼望去,袁家村的轮廓在暮色下逐渐显现,远处郁郁苍苍的森林,才明白传说中的十万大山名副其实,墨绿的巨墙层峦叠嶂,犹如天然的屏障保护着这一方水土。

宽阔的河流蜿蜒而下,河上横跨着一座木桥,桥头的老槐树下,几个顽童追着小黄狗跑,手里挥舞着棕榈叶编制的小青蛙,嘎嘎乐呵。

远处炊烟袅袅,妇人倚门扯着嗓门大喊:“二狗子,吃饭啦!”

黎洛屿深吸一口气,鼻腔里满是湿润的泥土味和桂花的甜香,这样一幅画卷,像极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

黎洛屿伸个懒腰,望着天边渲染成金色的夕阳感慨:没有丧尸的世界,真好!

突然就很喜欢这里的安静、祥和、还有烟火气

拖拉机缓缓停下来,一群小孩儿兴冲冲的跑过来打招呼:“老袁叔,你回来啦?”

远处的老娘们儿,老爷们儿也不干活了,扎堆儿过来看热闹。

向阳大队的晒谷场上,大队长袁国强提前收到信儿了,一脸严肃的对4名知青说:“欢迎你们来我们向阳大队插队,支援国家建设,我是向阳大队的大队长,袁国强,你们叫我袁大队长就行。”

“这次我们大队分来四个知青,就交给知青点的负责人陈浩去安排吧。”

陈浩点头:“嗯,我是陈浩,知青点的负责人,你们跟我走吧。知青点现在有三间土坯房,都是大通铺,一炕能睡八个人,”

等四个知青跟着陈浩走远,袁大队长的脸色更严肃了,训斥周围看热闹的村民:“通知下去,咱们村不兴欺负人,要是让我发现一次扣10个公分。发现两次扣20个公分,包括家里的娃子,听见没有。”

“不欺负。”

“队长叔,我们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绝不干那损阴德的事儿。”

看热闹的村民们笑闹两句就一哄而散,扯着自家娃娃离开:“小崽子,以后别去牛棚那边玩儿,听见没,不然老子打折你的腿儿。”

黎洛屿眉毛挑了挑:大队长人不错,能处!

牛棚位于村子最西头,与村民房屋隔着半片稻田和一条歪歪扭扭的田埂,说是

“距离”,不如说是被丢进了天地交界处的褶皱里。

这么说吧,在这儿通讯靠吼得年代,在这儿吼一嗓子,那边儿也不一定能听见。

这个距离,黎洛屿很是满意。

但,牛棚嘛,顾名思义就是牛住的棚子,棚子里晃晃悠悠三头老黄牛呼吸均匀,显然是一整天累着了。

棚子不远处的两间茅草屋歪斜着挤在一起,墙洞宽的能伸进去脑袋,不知打哪儿刮来一阵儿风,歪斜的屋顶顿时

“哗哗”

作响,陈年的茅草簌簌掉落,露出几根发黑的木梁在夕阳下打颤。

嘎~,嘎~,嘎~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