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道德经译本热门推荐 第462章 (第1页)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没有所谓的仁爱偏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平等;圣人也没有所谓的仁爱偏心,对待百姓同样像对待刍狗一样平等。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

看似空虚却不会穷尽,越是鼓动,产生的风就越多。

政令繁多反而会加速失败,不如保持虚静,坚守适中之道。

故事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有一个名为清平的小国,国王名叫启仁。

启仁初登王位时,心怀壮志,一心想要将清平国建设成人人富足、路不拾遗的理想国度,百姓们起初也对这位新王寄予厚望。

为了达成目标,启仁颁布了一道又一道政令。

他下令大力开垦荒地,规定每家每户必须新增一定数量的耕地,否则就要受罚;又要求所有男子必须在农闲时参与修路,以改善交通,让贸易更加顺畅;同时,还频繁地召集百姓进宫,亲自给他们宣讲勤勉致富、忠君爱国的大道理。

起初,这些举措确实带来了一些表面上的改变,道路逐渐变得宽阔平整,农田面积也有所增加。

但时间一长,问题接踵而至。

许多百姓本就体弱,为了完成开垦任务,累倒在田间;修路的劳工们长期高强度劳作,却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怨声载道;而频繁进宫听训,让百姓们荒废了农事,家中生计愈发艰难。

在清平国的一个偏远山村,住着一位睿智的老者,名叫玄风。

玄风目睹国家的乱象,心中叹息。

一日,国王启仁微服出访来到这个山村,恰好遇到玄风。

启仁向玄风请教治国之道,玄风并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带着他来到村头的打铁铺。

玄风指着铁匠拉动的风箱对启仁说:“陛下,您看这风箱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