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爬满野花的木屋爆款热文 第57章 (第1页)

火种的蛮荒,在今后的日子里,这里就是李玉林命运中,必须坚持生存下去的港湾。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农民,是户籍和土地挂钩,不允许自由流动自由迁徙的。

洗脸盆、毛巾、牙具这些日常用品,都不是李玉林这时应该拥有的物品,河边捧一把清澈凛冽的河水,洗洗脸漱漱口,用力甩去手上的河水,下乡插队落户的日子,第一天开始了。

和李玉林回到了集体户那座大院子,昨天一起来的知青,原来在这里居住的知青都起来了,新来的懵懵懂懂不知道要干什么活,两个老知青在忙着做早饭!

这时,一个留着偏分发型,戴着黑框眼镜的知青说道:“哎,我说,我叫林志强,是咱们知青点的小组长,首先,热烈欢迎新来的同志们,以后咱们就一起携起手来,为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咱们知青点还有六个老知青,在这里的时间长短不等,今天是为了欢迎新来的同志们,集体休息一天,明天就要一起去干活了,下午生产队会预借给大家一部分粮食,年底结算时还要扣除,咱们知青点是轮流做饭,谁不会做饭的早一点跟着学。

粮食各自保管,这里不是咱们以前生活的城市,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源,要挑水要捡拾柴火要挖野菜,要说着话太多也太麻烦,一句话跟着我们一起,我们老知青咋做,你们也学着咋做就行了。

忘了说了,想买东西最近的去二道河大队部,那里有一个代销点和诊所,要走十二里山路。

想要到公社去,那里有供销社、有卫生院、有邮电局,但是要走三十里山路。

农闲的时候生产队里,会出马匹拉车去公社,一人来回一趟要交一毛钱,昨天下火车的地方是县城,你们己经知道就不说了。”

“李秀娟,饭做好了没有?”

集体户厨房里,走出来一个高挑个女知青。

“做好了,苞谷糊糊,一人一大碗。

苞米面窝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