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要搞严格的标准化,觉得没规矩不成方圆;他却说得多点人情味儿,大家都不容易。
有一回,一个分店的员工出了岔子,把一个重要顾客得罪得不行,我们在处理方法上吵翻了天。
在80年代,虽说大家对服务要求没那么高,但这投诉也够我们喝一壶的。
我非要狠狠处罚,给其他人敲警钟;陈宇却非说先问问情况,说不定员工有苦衷。
我们在办公室里吵得那叫一个热闹,嗓子都喊哑了,我哭得稀里哗啦,陈宇气得脸都红成了关公。
吵完我扭头就跑,陈宇在后面追着,拉住我的手,眼睛里满是着急和无奈:“晓啊,咱都是为了这店好,可别因为这点事儿伤了感情哟!”
我一看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一下子就软了。
后来我们互相让一步,一起弄了个两边都能接受的管理办法,还经常组织员工培训和交流,让大家乐呵乐呵。
好不容易管理的问题解决了,分店生意也走上正轨了。
可谁能想到,这时候市场上突然冒出来一种新的美发技术,一下子把客人都吸引走了。
80年代消息不灵通,等我们反应过来,客人都跑了不少。
而且,一些厉害的理发师被对手用高工资挖走了,资金链也断了,供应商天天堵门口要钱,我们简首掉进了大坑里。
为了弄钱,我们俩到处跑。
找银行贷款,人家一看我们是小理发店,理都不理;找朋友借,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能帮的也就那么一点。
陈宇天天出去应酬,想拉点投资,结果经常喝得醉醺醺回家。
我也没日没夜地研究新技术和营销办法,整个人都快累瘫了。
有一次,陈宇出去谈投资,居然碰到个骗子,差点把我们最后的一点老本都骗光。
我知道后,气得跳起来骂他:“你个糊涂蛋,这可是我们最后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