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道德经译本爆款热文 第449章 (第1页)

的“善”评转眼间就变成了“不善”。

反观丹青,他依旧我行我素,不受外界干扰。

有一回,镇里遭遇洪灾,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

丹青目睹此景,心有所感,拿起画笔,在一面残垣断壁上快速挥洒。

他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百姓互助抗洪的场景,虽不精美,却饱含力量,首击人心。

人们看到这幅画,原本被灾难笼罩的阴霾心情瞬间被点亮,纷纷赞叹丹青画出了他们内心的坚韧与希望,此刻,那些曾经嫌弃他画作“不美”的人,也看到了其中别样的“美”,而之前对精美画作的过度追捧,对比之下倒显得有些“恶”了。

镇里还有一位受人敬重的老者,名叫玄风,他德高望重,如同圣人一般。

玄风平日里很少言语教导众人该如何行事,只是默默以身作则。

当镇里要修建学堂,资金短缺时,他第一个带头捐出自己的积蓄,却从不宣扬;看到有人争吵,他只是微笑着走上前,轻轻几句话便化解矛盾,事后也不居功。

在他的影响下,清平镇的百姓们渐渐懂得相互关爱、共同奋进,就像万物自然生长,玄风从不刻意主导,却让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

后来,墨白看到丹青和玄风的作为,心中若有所悟。

他不再执着于追求外界定义的“美”与“善”,放下包袱,尝试融合丹青的随心与玄风的无为。

此后,他的画作既有细腻的描绘,又有洒脱的意境,重新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而清平镇也在这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氛围中,变得越发繁荣祥和,百姓们都明白了,世间万物皆有两面,唯有顺应自然、不刻意为之,方能长久。

解析辩证统一的观点美与丑、善与恶:“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体现了美与丑、善与恶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当人们界定了美的标准,丑的概念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