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道德经译本人气小说 第458章 (第1页)

在背后主宰这一切的生生灭灭呢?

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道’。

它深邃无比,就像这大地深处的渊泉,默默滋养着万物,万物皆由它而生,所以说它似万物之宗。”

阿诚听得入神,脑海中努力勾勒着“道”的模样,不禁又问:“那这神奇的‘道’到底从何而来?”

老渊抬起头,望向苍穹,眼中满是敬畏:“这一点,连我也说不清楚。

它仿佛自远古洪荒便己存在,在神灵天帝出现之前,它就悄然运行,推动着宇宙的轮转。

你看这夜空里的繁星,它们遵循着某种神秘的轨迹运行,那便是‘道’的指引,哪怕时光流逝,朝代更迭,它始终如一,亘古长存。”

阿诚望着星空,心中涌起一股对“道”的深深敬畏。

从那以后,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肉眼所见的世界,而是常常在静谧的夜晚独自思索老渊的话语,试图去体悟那隐匿在万事万物背后的“道”,在岁月的磨砺中,慢慢开启属于自己的智慧之门。

而老渊的教诲,也如同那古老的“道”一般,在村子里代代相传,指引着后人不断探索生命与宇宙的真谛。

解析本体论角度“道”为世界本原:“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体现了道家对世界本原的认知,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根源。

它强调“道”是一种先于天地万物存在的、形而上的本体,具有超越具体事物的永恒性和无限性。

这与西方哲学中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相似之处,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本原,是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具体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和投影。

“道”的非实体性:“道”并非是一种具有具体形态和物质属性的实体,而是一种超越人类感知和语言描述的存在。

“湛兮,似或存”描绘了“道”的无形、无象、幽隐深邃的特点,它看似不存在,却又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